盘古计划上海站 | 专访吉涛生物——实验室主任赖頔(三):后疫情时代,免疫力就是生产力
1.大环境的变化
常顺:这两年您有没有感觉到我们接触的一些客户认知也逐步地升起来了?
赖主任:那您这说到点上了。从19年年底正好是疫情开始,不光是全国,这是对全球人们的一次健康教育。所有人都在强调免疫力:免疫力就是生命力,免疫力就是竞争力。那我要怎样提高我的免疫力?
从19年年底开始我们会发现,别说用户的健康理念,就算是数量级我这儿都翻了好几倍。
现在大家其实有很大的需求是还没有完全被这个市场去满足的。
常顺: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比如在政策上、投融环境上,赖主任您有什么观点?
赖主任:其实现在政策已经在逐步开放,但是想要它步子迈得太大根本不符合我们的国情,这个我们心里都有数。但逐步地在开放这件事情我觉得就挺好的了。
因为说实话几年之前乱象还是比较多的,美容行业、健康管理行业等等一些根本不具备科研能力的机构也在做这个行业。
我始终觉得科研技术、技术优势才是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些再慢慢的搭建附属的一些建筑可能会好一些。
所以现在逐步放开的政策环境、医疗健康这个风口中的风口赛道的投融资环境,我是觉得慢慢的可以让一些真正有特色、有希望的或者是有未来的一些科研项目获得更多的资源。
现在的环境比10年前要好太多了。
2.未来医疗
我是觉得未来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会有一种个性化的医疗,它在临床这个角度不一定是药,但是国家可能会通过某一种方式去佐证这个东西产品质量各方面都是合格的,然后把更大的自主权限交给临床上的医生。
常顺:从您的专业态度来看,未来会不会是朝这个方向发展?
赖主任:我认为肯定是会的。每一位医生他在治疗患者的时候,是必须要遵循医疗手册的,甚至都不能超过一些界限。但是医疗手册上其实也规定了:我们可以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或者是尝试性的治疗手段。
目前再生医学的比如免疫干预、免疫治疗其实都属于新兴学科,已经写进医疗手册中了,所以还是允许尝试的,这是治疗角度的。
非治疗角度其实还有更多。事实上我是这么认为的:国家其实也在提倡预防大于治疗,所以在非治疗角度可能它会有更广泛的运用前景。
3.交流,让彼此更强大
常顺:您对现在细胞行业或者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众多兄弟企业,在生存发展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建议?
赖主任:首先我认为呢,科研机构或者是细胞类的企业确实挺多,但是每一家它的科研管线都不太一样。
比如说我最终如果在TILs细胞的科研竞争中失败了,我的技术会反哺其他像癌症早筛一类的项目,所以其实没有太强烈的竞争关系。任何一家类似我们这样的机构都是以科研能力为立足,所以并没有争夺客户这样的竞争关系。
反而我觉得应该加强一些交流,每一家他的科研管线不一样,可能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在科研方面,新的思路、新的发现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比如说像您这样的媒体就能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一些论坛、峰会等等可以互相交流的机会。
本文由湖南云上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bgtt.com/pangujihua/2695.html